断水的河酒吧,继续流淌的王娟
“生命就像一条大河,时而宁静时而疯狂”,汪峰在《飞得更高》里如是唱到。其实很多时候,更多的人需要的,并不是像大河一样的生命史诗,也不会有“飞得更高”的追求,而只是想安安静静地体会悲喜交杂的人生。就像那些小河小溪流,没有波澜壮阔的跌宕起伏,有的只是波澜不兴、水波不惊的祥和。也因此,才能体验到“风平浪静不生纹,水面浑如镜面新”的人生意境。
王娟就是这么一位“不思进取”、只愿意像小河一样流淌,而不是像大河一样奔流的歌者。这种人生的追求,也决定了她音乐的气质,恬淡与宁静,淡泊又幽远。用民谣这种形式表现出来,也最大限度呈现出民谣音乐本身的特质。来自草根,又像野草一样的生长;来源于生活,但并不明显高于生活;前者让民谣总是充满着勃勃的生机,而后者又让民谣接地气的同时,又并不那么庸俗甚至低俗。
而王娟的这张《河的最后一天》,则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张专辑。这既是王娟民谣创作的精髓与核心,是她日后跨界合作或延伸创作的起点与根基。同样也包括了民谣这种音乐形式的许多优点与特质。
《河的最后一天》最早的名字是《遥远》,这也是王娟个人的第一张Demo专辑。而此次“树音乐”在重新进行后期制作后再版这张专辑,一是可以将2008年那张由台湾音乐人王继康制作的正式专辑《遥远》区别开来,以至于在导入iPod时,产生曲目的混乱。另一方面,则就像这张专辑的另一个标题“河酒吧的最后现场”所预示的那样,以这样一种还原的方式,让整张唱片的音乐回到事故发生地:河。
河是一间酒吧的名字,由来自西北的民谣组合“野孩子”,创建于2001年的北京。它存在的时间很短,从2001年开张,到2003年8月14日的关张,仅仅只存世了两年。但河酒吧对于北京音乐圈的影响力,却可谓深远。也正是它的出现,让民谣音乐在当时摇滚习气浓郁的北京,有了一席之地和自己的根据地。并从这里走出了像“野孩子”、张玮玮、王娟、万晓利、小河这些民谣组合及艺人。而其中像小河的《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》和万晓利的首张专辑《走过来 走过去》,甚至还都是在河酒吧完成了同步的录音。王娟的这张专辑同样如此,而且就像“河酒吧的最后现场”这个副题所标注的那样,她的音乐也成了目送河酒吧远去的最后音符。当然,如今由“树音乐”来再版这张专辑的发行,不仅让新换的唱片标题,能够更好地呈现音乐的录制背景,甚至一定程度的历史性。即使单纯从树与河这样对应的文字联系上,也能读出民谣那么静谧、黯然和坚定的文化气质,真算得上是意外却有机缘的巧合。
不要忽视这样的现场录音,其实像《河的最后一天》这样的唱片,它既是一张专辑、一张One Take式的专辑,但实际上却又不仅仅只是专辑。它更多的还是一种记录,就像摇滚乐的生命与根都属于现场一样,民谣音乐何尝不是如此。就像王娟,许多的作品即使未必创作于河酒吧或其它的酒吧现场,但其中很多的编曲、动机和表达方式,却都是来自于现场。当然,这种第一时间的现场,也尤其能够捕捉到歌者最真实和纯粹的一些细节。
王娟的声线其实比较扁平,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些职业民谣女声歌手那样清秀、明亮。但在带着一点点颗粒感的微沙哑声线中,却充满了一种更生活化的质感。而生活化,不正是民谣之民的本质吗?!与此同时,王娟在演唱上,其实也借鉴了一些更现代的发声技巧,特别是运用鼻音共鸣,以及由此制造出的延音效果,除了让她的歌声更符合当代的韵味之外,也因此延伸出了一种回响的韵律。当然,王娟歌声最具特质的,还是她青涩、纯朴声中的那种执拗,也正是这种执拗的脾气,让她的民谣不仅仅只是柔软、温暖和温馨,而是柔中带刚的有了一种独特的硬度。
歌,还是那些歌。《虚假分子》、《遥远》、《酒街》和《Shata》等等,日后也在改编后收录了王娟《遥远》和《梦湖》两张个人专辑。不过,从民谣原生态的角度来讲,《河的最后一天》里的版本,始终是最纯粹、最自我的王娟发出的声音,如涓涓细流般清凉、冷咧,带着点晶莹又带着点微寒。这些歌曲,没有壮阔的副歌,用以轻易撩拨人们那颗卡拉OK的心;这些旋律,更多的像是一些小石子,只是轻轻地激起了你心头的涟漪。不过,对于人的感知来讲,有时候这样的声音,就够;有时候这样的音乐,足够。
曲目
01.虚假分子
02.遥远
03.幸福
04.永远的问题
05.酒街
06.你
07.小鸟
08.水滴
09.一块饼干
10.SHATA
11.TAJABONE
12.最后的探戈
13.在遥远的天空底下
立即购买